电影术语(screenplay terms)【镜头术语(拍摄角度)】
(用以代替摄影机一词)
规则:找出镜头的主体。
术语 含义
1、【角度对准】 ┃ 一个人、地点或事物:角度对准比尔,
Angle On ┃ 拍他走出公寓大楼。
(镜头的主体) ┃
┃
2、【主要表现】 ┃ 也是对人、地点、或事物:主要表现
Favoring ┃ 比尔离开他的公寓。
(镜头的主体) ┃
┃
3、【另一个角度】┃ 镜头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比尔
Another Angle ┃ 走出公寓。
┃
4、【更宽的角度】┃ 场面中焦点的变化:从角度对准比尔
Wider Angle ┃ 变到更宽的角度,这样就包括比尔和
┃ 他周围的环境。
┃
5、【新角度】 ┃ 另一种镜头变化,常用来“冲破纸面
New Angle ┃ 限制”而获得“电影化的面貌:从一
┃ 个新角度表现比尔和简在舞会上跳舞。
┃
6、【视 点】 ┃ 一个人的视点,他看到的东西是怎样
POV ┃ 的:从比尔的角度拍他和简跳舞。从
(主观拍摄) ┃ 简的视点看比尔在微笑。他过得很愉
┃ 快。这也可以看作是摄影机的视点。
┃
7、【反拍角度】 ┃ 视角的变化,通常与视点的镜头相反:
Reverse Angle ┃ 比如从比尔的视点看到简,然后是反
┃ 拍角度,简看到比尔,也就是她所看
┃ 到的对象。
┃
8、【过肩镜头】 ┃ 通常用于视点和反拍角度镜头。一般
Over the Shoulder┃ 把一个人物的肩头摆在画面的前景,
Angle ┃ 他所看到的东西处在画面的后景上。
┃ 画面是摄影机所看到的界限,有时称
┃ 作“画框边”(frame line)。
┃【·过肩镜头;拉背镜头 (OVER-THE-SHOULDER SHOT):隔着一个┃ 或数个人物的肩膀,朝另一个或数个人物拍取的镜头。过肩┃ 镜头的拍摄距离,大致在中景到中特写之间。】
┃
9、【运动镜头】 ┃ 重点在镜头的运动:运动镜头吉普车
Moving Shot ┃ 急驶过沙漠:比尔陪着简走到门口;
┃ 泰德走过去接电话等等。我们只要标
┃ 出运动镜头就行了。别再去分什么移
┃ 动车上的镜头,摇摄、俯仰、推拉、
┃ 变焦还是升降镜头了。
┃
10、【双人镜头】 ┃ 镜头的主体是两人:如比尔和简在门
Two Shot ┃ 口说话的双人镜头。还有三人镜头。
┃ 简的同居者,一个六尺二的大个子男
┃ 人打开了前门。
┃
11、【近 景】 ┃ 就是近:要少用,只为强调而用。一
Close Shot ┃ 个比尔盯着简同居者的近景。在《唐
┃ 人街》里当杰克·吉蒂斯的鼻子挨了
┃ 一刀时,罗伯特·东尼用了一个近景。
┃ 这是他在剧本中很少几次用到这个术
┃ 语中的一次。
┃
12、【插入镜头】 ┃ 某物的近景:把不论是一份电报、报
(某些东西的)┃ 纸报道、标题、钟面、表盘或电话拨
Insert ┃ 盘等镜头插入场面之中。
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你写剧本时更有把握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就不需要用具体的摄影机提示也知道怎么写了。
~~~~~~~~~~~~~~~~~~~~~~~~~~~~~~~~~~~~~~~~~~
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 BILL 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 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 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 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 BILL 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 BILL 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 BILL 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 BILL 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 BILL 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 和 SALLY 在一起跳舞,先拍 BILL 看到的 SALLY,再拍 SALLY 看到的 BILL,通常是两人的 POV 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 BILL 的肩头看到 SALLY,BILL 的肩头能把画 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 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 BILL 和 SALLY 在边喝可乐边交谈, 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 防止“越轴”。把 BILL 和 SALLY 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 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 BILL 和 SALLY 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 SALLY 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 问 BILL 几点了,BILL 抬起手来, 接下来可以接一个 BILL 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 BILL 移开手 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
附录1:电影电视术语——后期制作(黑色为原文,绿色为我的批注)
电影电视的片子不外乎是N个镜头合成出来的,MV的理念与其虽有不同,MV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某一类剧情的集锦,但是制作手段上是可以参考的,某不才,
强加在MV上,在此试析一二。
[分镜头剧本]
又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
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做MV没有拍电视这么复杂,MV的文案大致可以等同于以上,不管你的文案是否写出来,总要有个大致的概念放在心里。写出来的文案,不外乎是太复杂太长了,记不住所以才写。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记录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复
制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约等于MV的视频与音频结合。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约等于MV的视频内容与音乐节奏同步。
[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出画入画]
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
过渡。
[淡入淡出]
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我觉得,这个指MV上的淡化成黑色,或者是模糊类的淡化。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
貌似这个才是MV上常说的交叉淡化。
[切出切入]
指上下镜头直接衔接。前一个镜头叫“切出”,后一个镜头叫”切入”。这种不需外加任何技巧的镜头组接方法,能增强动作的连贯性,不打断时间的流程,具有干净、紧凑、简洁、明快的特点。往往用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行动的衔接。在故事影片的拍摄中,同一场面内的镜头,一般多采用这种衔接方式。随着镜头的切出切入,观众在视点的不断变换中,逐渐了解表现对象,并不感到画面的组接痕迹。
电视原片一般都是这种在MV上称之为不加转场“硬切”的方式,在MV上,也不可能在每个镜头之间都使用转场,可以保留原片的部分“硬切”,那些都是很连贯的镜头。
[动作衔接]
使影片主体动作具有连贯性的剪接方法。包括人物形体动作、镜头动作和景物动作三个方面。人物形体动作以动作变换瞬问的转折处为剪接点,运用分解法或增减法,使上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的转换连接具有连续性而无跳跃感,镜头动作指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性镜头的剪接,一般以动接动,以静接静的方法,使上下镜头动作有机结合,连贯流畅;景物动作指自然界景物在镜头中的动作,诸如行驶中的轮船。火车,日出月落,风云变幻等等,一般都根
据影片内容、情节和人物情绪选择最佳的剪接点,以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这条做一般MV时不需要怎么注意,电视都给你切好的,如果是“移花接木”型的剧情MV,就得认真选择毫不相干的视频做衔接了。
[较色]
较色是数字合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合成前常常需要对前景和背景画面进行较色,以便保持其色调的统一。很多时候即使没有特技镜头,也不需要进行合成,但为了使画面色彩更加漂亮,导演也会要求对拍摄下来的镜头进行较色。N部片子做一个MV,一般要较色,一部片子的,片源色调都给矫正好的。
[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修改的不是像素的颜色值,而是移动像素在画面上的位置。最基本的几何变换是在平面上对画面进行平移、旋转、放缩,另一种基本的几何变换是镜像,在模仿镜面反射时经常使用镜像。复杂一些的几何变换是在三维空间对画面几何位置进行变换,最为复杂的几何变换就是在数字经常用到的变形扭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渐变。MV上常见。
[滤镜]
滤镜利用画面一定范围内相邻的像素进行计算出新的像素值。滤镜的种类繁多,其用途十分广泛,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千奇百怪。MV上更常见。
[图像合成]
我们这里所说的合成特指把两个画面合并为一个画面的过程。有很多种常见的合成方式,它们基本上都是对两个画面(有时还需要一个单独的Alpha通道)进行些简单的算术运算。
MV上常见的遮罩,往往是脱离原片的背景,自行合成一个新背景。
附录2:电影电视术语——镜头类型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推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时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拉镜头]
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条,如果片子上有,大加利用,MV会很完美。电影的拍摄上用的比较多,电视剧情冗长,用得少,尤其是古老的片子,基本不用,近几年的片子使用还好,所以说拍得好的片子MV容易做。有时,可以人为地对片源做一些推、拉镜头,前提是保证画面的清晰度。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别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前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烘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前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后景。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氛围。摄像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像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远景]
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远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中景]
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视距比近景稍远,能为演员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表情,而且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由于取景范围较宽,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拍摄几个人物及其活动,因此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景在影片中占较大比例,大部分用于需识别背景或交代出动作路线的场合。中景的运用,不但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因此常用以叙述剧情。
[近景]
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揭示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特写镜头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运用能通过镜头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
[大特写]
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
使大特写和特写一样,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这类镜头如果太长、太多,也会减弱其独特的感染作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 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
物情 绪、推进故 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 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
引起联 想等艺术效果,在 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 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
又称“细 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 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 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