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的起源及特点:"通俗唱法"也叫"流行歌曲唱法",由于中外语言的特点各有不同,差异是存在的,但是也有不少共同之处。在西方直到1900年,古曲的"美声和"通俗的"的歌唱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虽然演唱歌剧要比演唱轻歌剧和流行歌曲需要更为丰满的声音和更高的歌唱技巧。到了1920年以后,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演唱风格,由于流行歌曲的歌唱者开始用话筒而产生了分歧,因为它不在需要把声音唱的很大的技巧,这启发了白人歌者丢开节拍稳定的音调和拍子。这种朗诵或讲读的歌唱风格,采用口语的形式和句读,对声音的炫耀也不象古典声乐歌唱者那么强调,或那么注意保持明确的旋律线,这时歌手的声音都具有轻松、圆润、亲切的色泽。在中国,通俗唱法大约出现再20年代后期的上海,它真正为广大民众喜爱,并开始繁荣,则是1980年前后邓丽君的歌声进入大陆后。邓丽君温馨扑实的演唱风格,对大陆青年歌手的演唱实践,或对歌曲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在歌唱艺术成就和影响上能超越过她。可以说"通俗唱法"在表演上突破了某些正宗音乐流派的传统形式,使歌唱艺术大大放下架子,接近了那些"与音乐无缘"的没有长出"音乐耳朵"的人们。这就是为么通俗唱法已经流传就迅速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的缘故。通俗唱法总的来讲是从民间和古典的声乐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说话似的自然的歌唱发声形式,主张情真意切,平易近人。歌者虽然在声音上并不是特别讲究,但是他们每每具有个性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的能力,并善于通过歌曲和听众产生交流。通俗唱法又是多类型多色彩的。从现今国内通俗歌手毛啊敏、谢小东的唱法看,在大方向上接受了民族声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优良传统,在发声方法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又吸纳了港台的通俗唱法,乃至欧美通俗唱法中表情达意的独特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类型和不同特色。至于气息的均调、起音的舒展、音流的通畅、音质的柔和、位置的恰当、吐音的自然、咬字的清晰、表情的真挚等这些歌唱的普遍原则,虽然是共同的,但是通俗唱法中其自身的特点则是显而易见的。
|